从电影起航的BAUS剧场原名:BAUS 映画から船出した映画館,又名BAUS: The Ship's Voyage Continues
甫木元极致的风格化帮助本片在近年*发的迷影向日影里脱颖而出。有意浅化的记忆风景和完全在地的叙事角度(外景似乎都在井之头公园拍摄)让过于后见之明的战争段落有所依托(尤其考虑到叙事者的位置)。贯穿全片,婆娑着标刻出电影-历史之平面-深度的树影镜头令人赞叹;旧照与报纸的剪贴恰到好处。这些风格上的探索使得影片大胆地省略对题名里的吉祥寺Baus影院的刻画、转而突出其主理人心象前史的方法显得有迹可循。甚至进一步地说,如此省略让作为东京mini-theater及爆音文化重镇的Baus在时间性上仍与今日(及未来)的电影强相关,那么整个结尾葬礼(以及整个故事)队伍行进的方向或许也已经发生了改变。片头和片尾、大友良英的配乐和Jim O'Rourke的片尾曲特别好。
噪音在电影里太突出了,映后居然没有任何人问。无意义的噪音出现了两次,第二次故意超级突出。电影整体性很强,没有割裂的情绪,主动拉远和观众的距离,不会带入任何一个角色甚至不会带入剧院,电影只是作为呈现。大**带来的痛苦,亲人离世带来的痛苦都没有做强化,没有煽情。看完感觉就像看一条河流过,不用留下情绪。拍出了电影本身的客体化存在,你凝视它,不用找出任何意义,没有迷影情节反而让这部电影更特殊了。
电影就那样,但映后见到了染谷将太,还附赠了妖猫传售后。距离过近直接给我萌晕了,感觉本人比上镜瘦二十斤年轻十岁,整个人小小一只的又白又精致。会眨着blingbling的大眼睛*头认真听观众提问,回答也很真诚很有内容。总之非常值回票价,希望小染以后多多接好本,早日和黄轩二搭(重点)。
冲着染谷特地打飞滴来中国做映后的诚意,看了**这场首映。我觉得如果没有映后,大概率不少人会提前离场的。日本文艺片似乎已经陷入了一种极端的不顾别人死活的自我感动中,导演明显是想表现大**背景下小人物小舞台的故事与梦想,但,没有故事与梦想,只有导演自己觉得有意思的癫狂剪辑与隐喻。放映结束我激动地鼓掌了,我激动在它终于结束了,而在40分钟前我就觉得它该结束了。夏帆的文艺感小小地挽救了一下这片。映后的染谷很好看,眼睛bling bling的,但我没举手提问,因为我压根不知道关于这片子我能问什么。
BJIFF 映后有观众问染谷将太拍摄过程中发生的趣事,染谷:“有一天下了很大的雪,有个演员还是鼓起勇气坚持开车走了,走出去又回来了。”观众席根本没人能get,这部电影大概就是这么无聊和令人困惑。
#15thBJIFF@小西天。“战争真的结束了吗?”“战争对输掉的一方来说没有结束。”题材是吸引影迷的,但是电影差一点新意。映后主持人问染谷将太,“您相信电影还有明天吗?”染谷将太说,“我相信。” “您怎么解释电影的未来?”“是一个不可见的未来,所以对我来说是一种希望,正是因为看不见,才是希望,我们要创造我们的未来。相信今天来看电影的观众也是热爱电影的人,我们一起创造电影的未来。”
映后比电影本身好看。前年上影节在第一排中间看菊地凛子,今年北影节在第一排中间看染谷将太,**俩也是都见到^ ^另外没想到黄轩悄悄来了,连染谷都吓一跳超惊喜。众所周知染谷最近几年长胖了一些,结果黄轩问他是不是专门为戏增肥啊啊啊啊啊啊对不起我在他俩面前不小心笑得尖叫了一下……
25.04.23 **|烟雾和电影一样,都因为光影而存在。 电影是对抗时间的壮举。 人生本是驿站,你我皆是旅人。 我有太多后悔,没有后悔的人生多无趣啊。 电影和学校、食物一样重要。 躯体依赖食物而存在,学校教给人知识。 电影就像一扇窗户。但是每个人看到窗外风景的视角是不同的。 染谷说:我觉得无暇悔恨也是一种后悔,你们觉得呢?
#15th北影节#「苦尽光来遇见影」,「***」版「天堂电影院」,再适合不过当下电影环境及资料馆放映的一部,业内人会更感触,选题好,真实与虚幻交融的叙事诡计略显混乱,历史与个人交错的处理偏向寡淡,有几分口号感,离力透纸背体现“爱我的人及我爱的电影都离我而去”的孤独宿命差口气,几处音乐的戛然而止有特***与死亡意向有关。近角**怯,是染谷将太的演出困境;向死而新生,是生活电影的唯一解法。金句:“男人都在关注过去与未来,只有**在关注现在。”
好吵的电影 意味不明。qq很讨厌日本老男人压在喉咙里讲话,出来演戏至少台词让人听听清楚吧,第一次在电影院疑惑这人说啥、、开篇就让我的期待度下降了⬇️